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
從原始狩獵、離群索居到轉型旅遊、文化交流
從高寒地區到整潔新村
......
挪窮窩、斬窮根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易地搬遷
讓曾經飽受貧困之苦的他們
過上了美好新生活
↓↓↓↓↓↓↓↓↓↓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懸崖村”。曾經,村民要進出村子,必須四肢並用攀爬17段藤梯。前方是峭壁,身後是懸崖,出行很不安全。搬出大山住進縣城,是不少村民的願望。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村裏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44人收拾行裝,開始搬遷至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懸崖村”原址將在搬遷後啟動旅遊開發,修建民宿、開發景點,借旅遊業助村民脫貧致富。
走下鋼梯,走上樓梯,村民們的居住條件實現歷史性改變。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未來村民們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也將越走越寬。
*********************
*********************
盛夏時節,大興安嶺腹地草木繁盛。穿過層層疊疊的青松白樺,一排排褐色雙層木屋映入眼簾。屋外,老人愜意喝茶;屋內,婦女們烤列巴、做鹿皮畫——這裏是內蒙古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的獵民新居點。
曾經,他們長期生活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世代打獵為生,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隨著生態移民政策的實施,62戶、200多名獵民告別山林,搬到了新居點。為了讓下山獵民生活安穩,政府出臺一項項扶持政策,解決吃飯難、上學難、行路難、住房難、看病難等問題,推進産業開發扶貧。
從原始狩獵到轉型旅遊,從離群索居到文化交流。如今,下山定居的鄂溫克人邁入了現代新生活。
*********************
*********************
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是廣西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規模最大的安置區,這裏有搬遷戶5847戶。這個暑假,震東集中安置區舉辦了繪畫、舞蹈等公益藝術培訓班,邀請專業的老師,給搬遷家庭子女提供培訓,幫助他們像城裏孩子一樣培養自己的興趣特長。
2018年,趙一一家搬進震東集中安置區。美術課,是10歲的她最喜歡的課程。現在,她比以前開朗了,畫畫的興趣更濃了,這個暑假,她不再覺得那麼漫長了。
8歲的韋思穎非常喜歡跳舞。在老家的時候,孩子們時常與村裏的大人們一起跳廣場舞。去年,韋思穎一家從老家山村搬到震東集中安置區。一直希望能有專業老師指導的韋思穎,這個假期在家門口終于如願了。
*********************
*********************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彩渠塘村的150戶683名村民是2017年底開始陸續從那曲、阿裏、昌都等地區極為艱苦的地帶搬遷而來的。村民原來大多在高寒地區隨牧而居、沒水沒電、缺醫少藥。
來到新村後,不僅衣食住行和醫療都有了保障,還靠羊八井地熱溫泉旅遊入股分紅,發展綿羊育肥、手工加工合作社等集體經濟和就近就便務工增加收入,村民們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
*********************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畢節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總面積約1.1平方公裏,從2017年開始至今,共有34個鄉鎮6372戶29001人安置到位。
如今,安置點內教育、醫療、就業扶貧車間、長幼日間托養照料中心等設施齊全,搬遷群眾在這裏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
*********************
易地搬遷絕不是一搬了之
要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如今
窮山溝溝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
寬敞明亮的屋子
山清水秀的環境
周到齊全的配套
穩步增長的收入
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為幸福燦爛的笑容沉醉
為搬出來的美好新生活喝彩!
(文 / 王瑩 圖片來源 / 新華社)
August 22, 2020 at 07:22AM
https://ift.tt/3hisAJm
為搬出來的美好新生活喝彩! - 新華網廣東頻道
https://ift.tt/37H1BTQ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為搬出來的美好新生活喝彩! - 新華網廣東頻道"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