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2、30年功夫,向世界蒐集一位畫家一生的軌跡,這是多麼龐雜、艱鉅、吃力不討好的藝術基礎工程?前蘇富比總經理、藝評人衣淑凡在為畫家常玉編纂全集後,再次為畫家丁衍鏞付出這樣的心力。
常玉全集已成現今「常玉學」重要資源,新近出版的「丁衍鏞油畫全集」,則引領世人對這位被「東方馬諦斯」、「現代八大山人」標籤簡化的畫家,有全新、全面的認識。
「我喜歡常玉,我也喜歡丁衍鏞。」衣淑凡認為,把丁衍鏞和馬諦斯的素描擺在一起,有著東方書法訓練的丁衍鏞的線條並不輸野獸派宗師,「丁衍鏞的油畫,有可談之處。」
起心動念
「丁衍鏞油畫全集」是立青文教基金會在董事長衣淑凡帶領下出版的第五本全集,也是常玉、潘玉良後第三位藝術家全集。繼常玉之後,在那一代優秀畫家中,衣淑凡獨獨將眼光轉向丁衍鏞,這與她一貫的理念相符:「讓世界認識中國畫家。」
衣淑凡透露,當年在蘇富比工作,曾被批評「台灣人的錢為什麼要被外國公司賺走」,但她認為:「國際拍賣公司能讓華裔畫家的作品有國際能見度。」初期當然辛苦,即使是常玉,也多半是華人、頂多是日本人買走,但國際化的確慢慢開展。
如今,衣淑凡扛著厚厚的書稿到柏林找了專營藝術出版的HATJE CANTZ出版商,對方不認識丁衍鏞何許人,但看到那些畫作照片,當場被打動。事實證明,在精美印刷襯托下,那些西方讀者僅僅是翻了書就願意買,以如此「冷門」的東方畫家畫冊,一個月在歐洲就賣逾百本。衣淑凡說:「我的目的達到了,有外國人在買、就有外國人會讀。」
有救國精神的畫家
丁衍鏞是1902年於廣東出生的中國畫家,有些文獻出現「丁衍庸」,那是他1949年後到香港,自認身貧不足以匹配「金」,拿掉名字中的金邊;他也常自稱「丁鴻」、「丁虎」,前者取自1949年後如鴻雁南遷香江的寓意,後者是他的生肖。
後世看丁衍鏞畫作,最先入眼的是他以之聞名的水墨,也常見到「東方馬諦斯」或「現代八大山人」的形容。但這位畫家的人生與作品,反映了時代。
在五四運動後,中國吹起「西學救國」的風潮,畫壇也是如此。衣淑凡說,當時畫壇鼓吹學西畫,因為「國畫快悶死了,誰要再看山水?誰要再看到畫家腦子想像的山水?」丁衍鏞是在這個時代氣氛下赴日留學,18歲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接收到從歐洲傳入的現代主義運動,深受當時新興的野獸派風格啟發。
「丁衍鏞跟徐悲鴻、林風眠那一代人,在20、30年代的中國,想盡辦法要改革中國的藝術,要教育、要西化。這一代人對中國近代史是相當重要的。」衣淑凡說,相較於常玉沒有想要救國,再苦都要留在巴黎當厲害的藝術家,丁衍鏞回國任教、組織畫會。
在過程中,丁衍鏞發現:「我們持以為保衛國家民族的武器,和戰勝侵略者底利器,唯一的就是中國文化傳統精神。」他堅信要成為一名現代的中國藝術家,就必須轉向自身文化的過去,所以他提出將傳統的中國繪畫概念與西方藝術融合應用,同時關注古代和原始藝術。
因此,丁衍鏞雖在1930年代已被評論稱為「野獸主義的老前輩」,其實同時期他已對八大山人、石濤等人的作品產生興趣,開始了水墨創作。雖然引來同代人對「倡議改革的領袖怎麼回歸舊風格」的質疑,但丁衍鏞在八大山人的線條中看到現代性。
不過,1949年後,丁衍鏞移居香港,那之前的作品都難以保留,又因他在香港時期大量創作水墨畫,所以主要以水墨畫、以及書法、篆刻聞名,他的油畫因此被低估了。
蘇富比於1990年代早期在台北拍賣現代中國西洋畫時,也有丁衍鏞油畫,但當時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水墨畫家,以致當時的拍賣乏人問津,數度流標,市場上沒有知音。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買畫的人有投資心態,不敢下手不熟悉的標的,所以衣淑凡認為有必要促進大眾認識、並欣賞丁衍鏞藝術創作中相對較不為人知的油畫作品,所以才從20年前著手編纂這本油畫全集。如今全集一出,幾家拍賣公司都買了幾十本當工具了。
甲骨文入畫
「有人覺得他像馬諦斯,那個時代的藝術家,沒有一個人不被馬諦斯或畢卡索影響,他們太強了。」衣淑凡說,丁衍鏞和常玉都被稱為「東方馬諦斯」,理由在於「線條」,因為馬諦斯特色就在線條的表現。
「但是,若把常玉、丁衍鏞和馬諦斯的素描擺在一起,會看到馬諦斯的線條最弱,常玉的最強。」衣淑凡認為,這和中國的書法訓練有關,因為從小練毛筆,線條有快慢輕重,而西方畫家的線條是一樣的,少了韻味。相對的,西方畫家的優點是很會打陰影,畫作更立體。
看丁衍鏞,不能只看他的水墨,其油畫的豐富性和美感超乎想像、更有意思,甚至在衣淑凡看來:「丁衍鏞的水墨也很好,可是有點太像八大山人了。我認為他的油畫價值最高,可以把甲骨文放在任何東西上,丁衍鏞真的有時代的代表性。」
衣淑凡評析:「丁衍鏞有一個好玩的地方,他用野獸派跟表現主義的顏色,但他弄了甲骨文。」現在很多當代藝術家在玩的甲骨文,丁衍鏞早在油畫中玩出創意,例如常出現的「鴻、虎」甲骨文,一個是自比「鴻雁」,一個是生肖屬虎。
另外,那一代藝術家常將西畫語彙融入傳統藝術中,丁衍鏞反其道,把中國畫的線條和墨用到西畫上,他甚至使用羊毫筆尖來畫油畫。
除了藝術價值外,丁衍鏞到香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同樣有極大貢獻。「他有西化的經驗和技巧,中文大學的學生真的是受益最多。」衣淑凡說,同輩如劉國松、趙無極、丁雄泉等人也能理解丁衍鏞,「因為他們知道,他是用了多少不同的元素成就那一道菜」。
紙上賞畫
●丁衍鏞油畫全集301幅油畫中,依主題分類為符號與圖像、肖像與人像、裸像、靜物、風景,與原始、宗教及傳統題材。
現存最早的油畫是他在東京美術學校最後一年(1925)的畢業創作《自畫像》。其餘300幅都是1949年之後的作品。
其中,丁衍鏞油畫中最重要的,就是取材自古代文字及符號的畫作,書中收錄72幅,呈現丁衍鏞畫風最大的改變,從在日本習得的學院派、返回中國後的發展,再到融合西洋畫訓練,以及對甲骨文和金文的喜好,形成獨有風格。
丁衍鏞從1965年開始創作一些肖像畫,他常為學生畫肖像,早期傾向於寫實描繪,後來已經趨近漫畫表現,題材的外貌描繪。簡約的形式,以及大膽、不落俗套的用色,可以明顯看出受野獸派的影響。
編書難度
●「像懷孕了20年,終於如釋重負。」衣淑凡形容這長達20年的工程。她近3年更率6人團隊全心投入,收錄了可考證的301件作品,其中有近百幅的黑白照,是丁衍鏞女兒們持有的照片,但作品已找不到,仍視為真品收錄在全集中。
這和「catalogue raisonne」的定義有關。衣淑凡說,「全集」有其嚴謹的要件,作者要證明已經想盡辦法把所有可能都找到,所以她為了丁衍鏞的油畫全集,從家屬、拍賣公司處找,還往新、馬、日本找,寫信給所有學生、美術館。可惜的是1949年以前的作品大部分都被毀掉了。
有趣的是,丁衍鏞和那一代藝術家一樣,在阮囊羞澀時常會做雙面畫,所以衣淑凡也要花些精神去比對、並編排。
另外,相較於編纂常玉全集時難在資料蒐集,這次的難度正在於資料太龐雜,文獻按照年分排列,有太多報刊報導、還有很多丁衍鏞到香港後的照片,不少是與畫作、模特兒合影,再從照片中一一考證畫作,甚至光是註腳就精簡再精簡仍有451號,務求「句句有所本」。
繼續藝術打底工程
●編完常玉之後,衣淑凡被稱為「常玉專家」,她笑說:「這麼重要的藝術家,怎麼可能就一個專家?專家愈多愈好,而我20年什麼都沒做,除了常玉就是丁衍鏞。」
這兩本就對藝術史影響重大,而接下來,衣淑凡和立青基金會預計要做龐薰琹。這位同樣是被市場低估的藝術家,當年成立決瀾社,有著更強烈的救國使命感,家屬已授權立青為之立傳,目前已進行兩年。
未來還有留法女畫家方君璧、雕塑家熊秉明等眾多在「排隊中」,衣淑凡說,在做完常玉後,的確很多藝術家的家屬找上門,看中立青出錢、出力又完整細心,但她自己估算,剛過70歲,自己有生之年,大概再做兩位藝術家吧,其中,應該還是有常玉。
衣淑凡強調,花費如此工夫與人力物力做一本冷門的書,除了這件事對市場、對藝術史都很重要外,更希望引領之後更多人投入研究。一如先前常玉,在資料公開上網後,已有5名外國學生的碩士論文以常玉為主題。
「我有金錢上的、時間上的能力去蒐集,要讓數多人知道這些畫家。」衣淑凡強調:「但我更大的目的是降低門檻。我們打好了一個基礎,更多人可以接下來發展更多。」
November 10, 2020 at 12:20AM
https://ift.tt/36jmnsj
生活美學/藝評人衣淑凡 懷胎二十年 為丁衍鏞畫作立傳 - 讀.書.人
https://ift.tt/37H1BTQ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生活美學/藝評人衣淑凡 懷胎二十年 為丁衍鏞畫作立傳 - 讀.書.人"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