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減壓良方】生活影響港人精神港大專家倡自行測試:能否半天離開壓力來源? -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 新聞- 社會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semaugayahidup.blogspot.com

專家認為,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精神創傷,而這兩件事情仍未見終點,很難預測將來發展。(陳靜儀攝)

社會事件及疫症「夾擊」襲港,影響大眾精神健康。港大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認為,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精神創傷,而這兩件事情仍未見終點,很難預測將來發展。

陳友凱於港台節目《香港家書》稱,最擔心社會事件,令到部分市民對政府及公營服務的信心,打了折扣,有些受精神困擾的市民,擔心個人資料外洩,不敢求助,未能及時獲得治療。

陳稱港大推出了精神健康自助工具「心之流」,市民可匿名評估精神狀況。過去幾個月,逾1.1萬人使用工具。受訪者出現抑鬱症狀或創傷後壓力症狀比率較高,當中不少人的抑鬱症狀與創傷後壓力症狀同時出現,並互相影響,使病情更加嚴重。

他以橡筋做比喻,當有外在壓力拉扯橡筋,橡筋形狀會改變,好像大腦情緒變得繃緊,出現睡眠和食慾不振症狀。但當外在壓力放鬆後,橡筋就會回復本身形狀,這種情況可稱為「壓力反應」。

但是,如果持續拉扯橡筋,慢慢變鬆,橡筋就會變鬆,亦無法恢復其本身的形態。這種情況,便視之為疾病。

專家倡市民透過自行測試,了解自己精神面貌。(資料圖片)

精神困擾可視為「損傷」

他認為外來壓力無處不在,不多機會離開壓力來源,市民難以知道壓力離開後,症狀能否緩解。所以在「心之流」中,曾教外界用一個簡單測試,了解用家有否曾短暫離開會影響情緒的事情,即使只有半天也可以,然後留意自己的壓力症狀有否得到舒緩。

透過這個方法,港大發現稍為多於一半的受訪者,處於「壓力反應」狀態,而其他人就可能是處於較固定的「疾病」狀態。

他認為,如果出現「壓力反應」的症狀,就要尋找方法,投入自己控制得到的事情,盡力保護自己。如果長期處於「無助」狀態,大腦就會以「節能模式」操作,變得緩慢、疲倦、沒有動力和消極,這些就是抑鬱症症狀。相反,如果讓大腦投入一些可控制的事情上,例如嗜好、學習,就可以幫助減輕、消除無力感,以較好狀態應對未來。

另一方面,很多人仍然會擔心被歧視而不敢求醫。當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困擾時,很可能會認為別人都過得很好,只有自己正經歷情緒困擾。但事實上,可能大部分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經歷,只是大家也不宣之於口。

他認為外界無須把精神困擾看得太負面,特別是當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出現精神困擾時,這種情況和自然災害所引致的損傷很相似。當災難發生時,無論身體有多強壯,也會受到傷害。所以如果將精神困擾視為一種「損傷」,或者可以減少無力感和羞恥感。

在這一段或者還會持續下去的艱難日子,他希望大家能夠互相關心,當面對分歧時,展現多一點關愛和理解,而非批評或質疑。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bit.ly/2JdOaiS

訂閱TOPick Telegram,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吳卓峰

Let's block ads! (Why?)




August 15, 2020 at 11:54AM
https://ift.tt/3kTJmRx

【減壓良方】生活影響港人精神港大專家倡自行測試:能否半天離開壓力來源? -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 新聞- 社會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https://ift.tt/37H1BTQ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減壓良方】生活影響港人精神港大專家倡自行測試:能否半天離開壓力來源? -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 新聞- 社會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